您當前的位置: 湖南自考網 > 學士學位 > 文章詳情

湖南學士學位考試學業(yè)水平測試大綱:《新聞學原理》KC026

2022-06-02 09:35:00
來源:湖南自考網m.88pqcp.com

以下“湖南學士學位考試學業(yè)水平測試大綱:《新聞學原理》KC026”是湖南師范大學學士學位考試學業(yè)水平測試大綱,由湖南自考網收集整理。

湖南學士學位考試學業(yè)水平測試大綱:《新聞學原理》KC026

第一章  理論新聞學概述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了解新聞學的由來,并理解新聞學的學科特點,知曉新聞學的理論框架和學習新聞理論的意義,熟悉學習新聞理論的方法和新聞學的學科發(fā)展趨勢,這些是掌握新聞學的基本功。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新聞學的學科性質和學科體系

重點:

識記:新聞學是一門具有深厚人文科學背景和內涵的社會科學,包含歷史新聞學、理論新聞學、應用新聞學、傳媒經營與管理學四個分支學科。

理解:廣義新聞學包含歷史新聞學、理論新聞學、應用新聞學和新聞傳媒經營與管理學四個分支學科。

應用:四個分支是一個相互聯系、彼此獨立的有機整體,共同構成當代新聞學學科體系。

次重點:

識記:新聞學與傳播學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學科起源、研究對象(范圍)和研究方法的不同,新聞學是專門研究新聞現象的,要早于傳播學,新聞學研究對象是種種新聞現象,且其研究更多通過直觀考察和案例分析進行研究,傳播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類一切傳播現象和各種傳播活動,比新聞學廣泛得多,且其具有很強的理論意識。

應用: 新聞不是只有技術和技巧可言,不能否認新聞學理論。

一般:

識記:新聞理論的顯著特點與品格,是它強烈的社會性,包括實踐性和政治性。

應用:結合實例談談新聞理論的實踐性和政治性品格。

(二)理論新聞學源流

重點:

識記:中國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新聞學理論研究經歷了延安時期、1956年新聞改革、改革開放以來三個高潮。西方具有代表性的新聞理論有集權主義理論、自由主義理論和社會責任理論等。

理解:西方自由主義新聞理論和新聞的社會責任理論的基本觀點。

次重點:

識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新聞理論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

理解:延安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三篇經典文獻。

一般:

理解:中西方新聞理論源流。

(三)新聞理論的學習與研究

重點:

識記:學習和研究新聞理論的四個意義。

應用:新聞理論的學習與研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切實立足于當代中國新聞傳播的基本國情與作為基本國情的中國當代新聞傳播。

次重點:

識記:學習和研究新聞理論要把握以正確的理論作指導、理論聯系實際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個方法。

應用:談談作為基本國情之一的中國當代新聞傳播。

 

第二章  新聞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內容的學習,學生將掌握新聞從何而來,如何定義新聞以及新聞的本質和特性,這些問題是新聞理論最基本的內容,是新聞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理論內核。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新聞的定義和本源

重點:

識記: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應當真實、新鮮、構成新聞信息、受眾共同關注。新聞的本源是客觀發(fā)生和存在的事實,質地是信息。物態(tài)的新聞事實承載著新聞,新聞釋放出新聞信息。

理解:新聞的定義歸納起來有兩大類,第一大類是不成文的新聞定義,第二大類是合乎邏輯表述規(guī)范的新聞定義。

應用:談談贊同何種新聞定義及原因。

次重點:

理解: 唯物主義新聞本源觀及其理論意義。

應用:區(qū)別新聞本源與新聞來源兩個概念的不同含義。

一般:

理解:新聞和新聞作品的區(qū)別。

(二)新聞事實和新聞信息

重點:

識記:新聞、新聞事實、新聞信息三者的關系是:物態(tài)的新聞事實承載著新聞,新聞的質地表現為新聞信息。

理解:新聞事實既是新聞的存在狀態(tài),又是新聞的載體,新聞乃是新聞事實體內所包含的物質性內容。新聞信息是新聞事實所攜帶和呈現的信息,是新聞的本體和意義。

次重點:

理解:新聞的內核是新聞事實和新聞信息。

應用:一體化的新聞、新聞信息與新聞事實具有表露、表意和表達三大功能。

一般:

識記:信息具備反映、報知、預示和指導四大功能。

理解:信息和新聞的關系。

應用:信息的分類和類型有多種,如自然信息與文化信息、有效信息與無效信息和負效信息、信源信息與信道信息和信宿信息、顯態(tài)信息與潛態(tài)信息、真實信息與虛假信息,等等。

(三)新聞的本質和特性

重點:

識記:在本質上,新聞是當前社會生活的反映,屬于公共資訊,具有意識形態(tài)屬性。寫真性、即刻性、公開性、紀實性是新聞的四大特性。

理解:新聞具有意識形態(tài)屬性的原因。

應用:以實際新聞報道為例理解新聞的“四性”。

次重點:

理解:新聞是一種公共資訊,決定了新聞具有商品屬性。

(四)新聞的種類

次重點:

理解:新聞的五種分類以及每種新聞分類的具體含義。

應用:以一張綜合性報紙某天的新聞版為例,統(tǒng)計所登載的新聞,并對這些新聞進行分類。

 

第三章  新聞價值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本章介紹了新聞學核心理論之一的新聞價值理論。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將了解到新聞價值概念、新聞價值原則和新聞價值規(guī)律,理解不同的新聞價值觀直接決定新聞傳播的價值取向,導致新聞報道的種種差異。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新聞價值概念

重點:

識記:新聞價值是客觀事實內含的能夠滿足人們新聞信息需求的素質,具有時間性、非物質性、實用性、同一性和差異性等特點。

理解:新聞的價值與新聞價值的區(qū)別。

應用: 結合實際說明新聞價值觀與新聞價值的關系。

次重點:

理解:新聞價值的特性包括時間性、非物質性、實用性、同一性和差異性。

(二)新聞價值的構成要素

重點:

識記: 新聞價值公式為事實的新聞價值=時效性+接近性/重要性/顯著性/趣味性。

理解:時效性是新聞價值首要構成要素的原因。

應用:以具體事實為例說明新聞價值的接近性因素。

次重點:

理解:新聞價值的恒定性與多樣性。新聞價值公式的具體內涵。

一般:

理解:顯著性和重要性的關系。

應用:構成新聞價值的五個要素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補充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三)新聞價值的實現

重點:

識記:實現新聞價值的四個環(huán)節(jié)為記者、通訊員的發(fā)現、編輯和新聞機構的處置、發(fā)送與傳通、受眾的接收與接受。

次重點:

識記:影響新聞價值實現的四種因素包括新聞控制者對新聞傳播的控制、新聞傳播者的業(yè)務能力、新聞傳播的手段和技術以及受眾的水平。

理解:判斷事實的新聞價值要抓住新聞事實的時間特征、主體特征、信息圈特征和意義特征。判斷新聞價值的四個參照系為社會、歷史、地域和文化背景。

應用:選兩條同類型新聞,比較其新聞價值的大小。

(四)新聞價值原理

重點:

識記:新聞價值原理是新聞學的一條重要原理,新聞價值原理是新聞傳播的指南,也是衡評新聞的標尺。

理解:新聞價值理論對宏觀的新聞傳播和微觀的新聞報道,都起指導和規(guī)范作用。它要求和約束新聞報道確保新聞的特性,堅決排斥劣質新聞,有效地防止非新聞進入新聞領域。新聞價值理論的這種指引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新聞傳播的質量。

次重點:

理解:歷史上的“黃色新聞”是最沒有新聞價值和思想靈魂的新聞。

應用:新聞價值原理在媒體新聞實務的三點應用是切實保障新聞時效、十分注重受眾效果、高度重視獨家新聞。

一般:

理解:黃色新聞的由來,黃色新聞思潮的表現。

 

第四章  新聞事業(yè)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要求學生了解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并掌握當代新聞事業(yè)的主要功能。學生還應該掌握新聞體制的兩種類型和新聞事業(yè)的管理方式。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新聞事業(yè)的產生與發(fā)展

重點:

識記:新聞事業(yè)是新聞機構及其業(yè)務活動的總稱。新聞媒介具有物質性、工具性和多樣性的特點。新聞事業(yè)的產生與形成、生產與發(fā)展,需要相應的經濟、政治和物質技術條件。

理解:新聞活動的起源。

次重點:

理解:人類新聞事業(yè)的歷史進程。

(二)當代新聞傳媒體系與結構

重點:

識記:當代新聞傳媒分為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兩大系列以及傳統(tǒng)新聞媒體和新媒體分別包含的類型。

次重點:

識記:媒介融合是將原先屬于不同類型的媒介結合在一起,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發(fā)展趨勢。當前媒介融合主要表現在媒體互動和媒體交融兩個方面。

一般:

理解:傳媒集團的特點和發(fā)展。

(三)新聞事業(yè)的性質與功能

重點:

識記:當代新聞事業(yè)是廣泛反映和影響社會的大眾傳播事業(yè),為一定階級和政治服務的“輿論機關”,是社會重要的信息產業(yè)和文化產業(yè)部門。

理解:報道新聞和表達輿論是新聞事業(yè)的兩大主要功能。

次重點:

理解:新聞事業(yè)的功能還包括溝通社會、傳播知識、提供娛樂和發(fā)展經濟。

(四)不同體制的新聞事業(yè)

重點:

識記: 新聞體制是新聞事業(yè)構成體系與管理制度的總稱,指社會控制協(xié)調新聞傳播的制度及其體系。

理解:當今世界的三大新聞體制是私有私營制、公私兼營制、國有國營制,兩類新聞事業(yè)是資本主義新聞事業(yè)和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

次重點:

理解: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特點。

(五)新聞事業(yè)管理

重點:

識記: 新聞事業(yè)的管理方式主要有法制管理、行政管理和行業(yè)管理。

理解:集權主義、自由主義、社會責任理論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四種傳播制度下的新聞事業(yè)管理特點。

應用:結合實例理解新聞事業(yè)管理的三種方式。

次重點:

理解:追懲制和預防制是新聞事業(yè)三種主要管理方式的綜合運用和具體實施。

 

第五章  新聞傳播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傳播新聞屬于社會行為,具有過程性,有其特定的構成要素、傳播類型、操作流程和文本形式。能夠掌握新聞傳播的定律。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新聞傳播的要素與傳播過程

重點:

識記:新聞傳播是人們傳播和接收新聞信息的行為及過程。新聞事實、傳播媒介和新聞受眾是新聞傳播的三個基本要素。

理解:新聞傳播的社會行為屬性。

應用:新聞傳播過程模式包括直線模式和循環(huán)互動模式。

次重點:

識記:新聞傳播過程分為宏觀過程和微觀過程,新聞傳播過程是一種時間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且具有短促性。新聞傳播過程的三個階段為擇定事實階段、事實轉換階段和信息接受階段。

理解:反饋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應用:思考新聞傳播的“技術決定論”是否正確。

(二)新聞傳播類型與新聞文本

重點:

識記:新聞傳播的多種類型,新聞文本在新聞傳播中處于樞紐位置。

理解:新聞文本指新聞媒體載傳的文稿、圖片、錄音帶、聲像磁帶、視頻、音頻等,亦即付諸傳播的新聞作品。新聞文本是新聞事實的物化,是新聞傳播者的勞動成果,它使新聞媒介的功能成為現實,也是受眾接受新聞信息的唯一渠道。

應用:新聞文本的語言形式有文字語言、聲音語言、圖像語言、新聞圖表和多媒體超鏈接。

次重點:

理解:單元新聞傳播的多種文本使用方式。  

一般:

理解:新聞文本和新聞作品的區(qū)別。

(三)新聞傳播規(guī)律

重點:

識記:四大新聞傳播規(guī)律是內容為王律、新聞發(fā)現律、新聞選擇律、策劃制勝律。

應用:舉例說明四種新聞傳播規(guī)律。

次重點:

識記:新聞選擇必須堅持新聞價值標準,同時考慮事實的宣傳價值和報道的宣傳效果,務必遵循新聞法規(guī)和傳播政策。

一般:

理解:新聞采訪、新聞編輯、新聞評論均要善于發(fā)現。

應用:報道策劃對于新聞傳播的具體效用包括加快新聞的速度、增強新聞的強度、提高新聞的精度。

(四)新聞傳播追求

重點:

識記:新聞傳播有影響力和公信力、新聞品牌、傳媒話語權和主流性等傳播追求。

應用:用案例說明新聞傳播的公信力與話語權。

次重點:

識記:新聞傳播的影響力包括報道的影響力和傳媒的影響力。

理解:新聞的影響力和公信力與新聞品牌、媒體的話語權和主流性的關系。

一般:

識記:新聞傳媒的話語權,就是某傳媒能夠說話的機會和說話的分量,包括新聞傳媒對社會現實各種事務特別是其間要務所擁有的發(fā)言權、立論權和批判權。

應用:主流媒體發(fā)布主流新聞,面向主流人群,產生主流影響。

(五)新聞傳播效果

重點:

識記:新聞傳播的效果從多個角度劃分有多種類型,在于構成致效傳播,置社會效益于第一位。

理解:傳播效果的三種理論模式為早期的強效果理論、后來的有限效果論和新近的宏觀效果研究。

應用:試調查分析一家傳媒的新聞傳播效果。

次重點:

識記:新聞傳播效果按新聞傳播的內容及其作用分,有信息效果、宣傳效果、教育效果和藝術效果。

 

第六章  新聞輿論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新聞傳播要時刻面對和處理新聞輿論問題。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新聞輿論的內涵,清楚新聞輿論的重要功能。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輿論

重點:

識記:輿論是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群眾或一定集團對某種事態(tài)發(fā)展所持的大體一致的意見,新聞與輿論息息相關。

次重點:

識記:輿論三要素是輿論客體、輿論主體和輿論本體。

理解:現實的事實(事件)是輿論產生的客觀基礎,人們的社會聯系是輿論產生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言論自由的環(huán)境是輿論形成的政治保障。輿論的成因一種是自下而上的,另一種是自上而下的。輿論的形成離不開傳播。

一般:

理解:輿論可分為民意、眾意和群言三種類型。輿論的特性包括社會性與現實性、評價性與公開性、大眾性與集合性、傾向性與政治性、穩(wěn)定性與變動性、流行性與不確定性。輿論有反映、宣泄、制約、調節(jié)、宣傳與理論五種功能。

(二)新聞輿論的形成與功能

重點:

識記:新聞輿論是以新聞傳媒為載傳工具的社會輿論,具有輿論文本功能、輿論范本功能、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功能、社會文化力量功能。

理解:新聞與輿論的關系。

應用:用實例說明新聞與輿論的交叉性來復式互動關系。

次重點:

理解:新聞輿論有自為性、強制性、隱蔽性和多樣性四個特點。

應用:結合案例說明新聞輿論的四種功能。

(三)新聞輿論導向

重點:

識記:新聞輿論導向主要是指新聞輿論內生內存的傾向性,是作為行為動作的新聞輿論引導的結果,強調的是其水到渠成和客觀實有性;新聞輿論導向完全是內生性的。 

理解:新聞輿論導向的六種常規(guī)手段分別是推出正確的新聞輿論、傳播正確的社會輿論、制約負向輿論、保持輿論主導型與多樣性的統(tǒng)一、妥善處理輿論熱點問題和保持輿論常態(tài)。

一般:

理解:新聞輿論引導藝術包括增強針對性、優(yōu)化新聞議程設置、辦好新聞評論。

(四)新聞輿論監(jiān)督

重點:

識記:新聞輿論監(jiān)督指通過新聞媒體所實施的社會監(jiān)督,亦即傳媒監(jiān)督。 

理解:新聞輿論的監(jiān)督,實質上是人民的監(jiān)督,是人民群眾通過新聞工具對黨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的監(jiān)督;是黨和人民通過新聞工具對社會進行的監(jiān)督,不應僅僅看成是新聞工作者個人或是新聞單位的監(jiān)督。

次重點:

理解: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主要對象包括公權力及其使用、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和消極因素。新聞輿論監(jiān)督的原則有積極開展監(jiān)督、依法進行監(jiān)督、堅持科學監(jiān)督和堅持建設性監(jiān)督。

一般:

識記:新聞輿論對公權力及其使用包括監(jiān)督公權力組織和機構、監(jiān)督公職人員、監(jiān)督制度安排。

理解:新聞輿論監(jiān)督和“負面報道”、批評報道的區(qū)別。

 

第七章  新聞宣傳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宣傳的概念及特點,對宣傳和新聞的聯系和區(qū)別具有更為全面的了解。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宣傳

重點:

識記:宣傳是運用各種符號傳播一定觀念以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的社會行為。

次重點:

識記:宣傳有目的性、理喻性和依附性三個特性。

(二)新聞與宣傳的關系

重點:

理解:新聞與宣傳的關系屬于交叉關系。

次重點:

理解:新聞與宣傳既有交叉也有沖突。

(三)新聞宣傳

重點:

識記:新聞宣傳是由新聞事實所內含、由新聞報道所達成的宣傳,亦即由新聞傳播的客觀效果所呈現的新聞宣傳。

理解:傳播力本質上是一種思想征服力,媒介的思想力量是構成傳播力最本質的東西,媒體影響受眾思想的能力才是傳播力的真正體現。傳播力意謂要“努力使新聞重要起來”,使科學的新聞宣傳發(fā)揮它應有的威力,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中的支柱部分。

應用:判斷新聞宣傳的可信與否。

一般:

識記:新聞宣傳的三種訴求是思想觀點訴求、新聞輿論訴求和公共關系訴求。

理解:新聞宣傳一種是積極宣傳自己的正面新聞宣傳,另一種是宣傳他人負面的新聞宣傳。

(四)新聞宣傳藝術

重點:

識記:新聞宣傳來自客觀事實的“度”和來自傳播者主觀的“度”,都限定新聞宣傳指向新聞真理性,即真理度。

理解:用事實說話是最根本的新聞宣傳藝術。

次重點:

識記:新聞宣傳的真理度規(guī)定務必堅持新聞宣傳的新聞信息基座和“雙重價值”基座。

 

第八章  新聞傳播者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新聞傳播者的種類及社會角色。在理解新聞職業(yè)道德的基礎上,培養(yǎng)新聞傳播者的基本素質與能力。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新聞傳播者職業(yè)

識記:新聞傳播者是職業(yè)新聞人,擁有新聞的采訪權、報道權和輿論監(jiān)督權(重點);就業(yè)務職稱而言,職業(yè)新聞人分為記者、編輯和播音員主持人三個系列(一般)

理解:新聞傳播者的社會角色(重點);新聞傳媒的社會組織目標包括事業(yè)目標、經濟目標和社會公益性目標(一般);新聞傳媒按一定的形態(tài)組成縱橫有序的結構,主要是領導機構構成和業(yè)務運行機構構成兩個方面(一般)

應用:通過社會實踐了解職業(yè)新聞人和新聞傳媒組織(重點)

(二)新聞傳播者的素質與能力

識記:新聞傳播者須具備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業(yè)務素質和專業(yè)能力(重點)

應用:新聞記者的“基本功”包括調查研究能力、新聞敏感、語言文字功夫和傳媒技術能力(重點);現場調查和資料調查在調查研究中的突出意義(次重點)

(三)新聞職業(yè)道德

識記:“社會責任論”是新聞職業(yè)道德的重要理論基礎。新聞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基本內容包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發(fā)揚優(yōu)良作風、堅持改革創(chuàng)新、遵紀守法和促進國際新聞同行的交流與合作(重點)

理解:新聞腐敗嚴重背離新聞傳播者職業(yè)道德準則,嚴重損害新聞傳媒的公信力,嚴重玷污新聞傳播者的職業(yè)聲譽,危害最烈(一般);“新聞自律”是相對與“新聞他律”而言的,指新聞從業(yè)人員在道德上所進行的自我約束,其目的是保障新聞自由和防止濫用新聞自由,對社會和國家盡責(重點);要加強新聞自律,一是全體新聞人的高度自覺,二是新聞業(yè)界即傳媒組織及其主管部門嚴肅執(zhí)行紀律,三是社會和公眾的有效監(jiān)督(次重點)

應用:新聞職業(yè)道德是新聞傳播業(yè)的行規(guī),務必堅持新聞自律(重點)

 

第九章  新聞受眾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了解處在新聞傳播過程終端的受眾參與新聞傳播的動機和能動性作用,學會正確處理傳播者和受眾的關系,堅持新聞傳播的“受眾本位”。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新聞傳播受眾及受眾權利

識記:新聞受眾是新聞信息的消費者,擁有知情權和表達權,實際決定著新聞報道的生命和新聞媒介的生存(重點)

理解:新聞受眾是新聞傳播的原動力、參與者、主動的消費者和最權威的檢驗者。(重點);新聞受眾對新聞媒介的內容定位和新聞價值取向具有決定性作用,對新聞媒介的做派及其風格具有重要影響力,對新聞傳播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具有強大推動力(次重點);新聞受眾的類型(一般)

(二)新聞受眾行為

識記:人們出于某種需求動機而接觸和使用媒介的活動,稱為受眾行為。新聞受眾行為的實際發(fā)生,受眾參與和接收新聞傳播,主要是基于了解、消遣、交往等動機(重點)

理解:新聞受眾的能動行為包括接受行為和反饋行為,其中新聞受眾接收行為最突出的特點是選擇性(重點);新聞受眾的“另類”行為會帶來傳播障礙(一般)

(三)新聞傳受關系

識記:新聞傳受關系構成,專指某新聞傳媒與對象化受眾之間實際發(fā)生和存在的關系,它存在于一個個微觀的新聞傳播過程中,存在于每一家新聞媒介日復一日的新聞業(yè)務活動中。就傳受雙方的關系程度而言,新聞傳受關系構成分為緊密型、非緊密型和松散型三種(重點)

理解:新聞傳受關系構成是動態(tài)的(重點)

應用:建立發(fā)展新聞傳受關系,要設定科學的新聞受眾定位,優(yōu)化與受眾的聯絡溝通和互動,善于運用傳播者品牌,錨定受眾的即刻新聞期待(一般)

(四)新聞受眾本位

識記:受眾本位的理論內涵包括受眾權利本位、受眾需求本位、受眾效果本位和受眾調查本位(重點)

應用:比較說明新聞傳播的傳播者本位和受眾本位(重點);新聞報道滿足受眾需求和興趣的途徑包括加大新聞信息的廣度、深度開發(fā)和大力開發(fā)經濟信息(一般);受眾調查有訪談調查、問卷調查等方式,和書面、電話、網絡和實地調查等形式,一般是采取抽樣調查,收視率調查是最常見的項目與手段(一般)

 

第十章  新聞傳播自由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新聞自由在新聞傳播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新聞自由的復雜性和敏感性,了解在不同新聞觀下新聞自由的具體內涵。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新聞自由的由來

識記:新聞傳播自由是人們自由傳受新聞資訊的權利,是一項基本人權(重點)

理解:新聞自由口號提出的發(fā)展過程(一般)

應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表達自由實踐(一般)

(二)新聞自由的內涵與實質

識記:新聞自由的實質為政治自由、相對的自由、具體的自由(重點)

理解:新聞自由的基本內涵包括創(chuàng)辦新聞傳媒的自由、采訪新聞的自由、傳遞新聞的自由、發(fā)布新聞的自由和意見批評自由(次重點);新聞自由的意義(一般)

(三)新聞自由的社會控制

識記:新聞他律是政府、黨派、社會集團和民眾運用法律、法規(guī)、紀律、規(guī)定等對新聞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行為進行的強制性管理。形式通常是新聞法規(guī)、新聞政策和行政手段(重點)

理解:新聞自由與社會控制的關系(重點)

(四)兩類不同性質的新聞自由

識記:當代世界有資本主義新聞自由和社會主義新聞自由兩種不同性質的新聞自由,其中資本主義新聞自由是金錢和資本的自由,具有欺騙性(重點)

理解:資本主義新聞自由是金錢和資本的自由且新聞傳播被資產階級政黨和政府操縱。社會主義新聞自由是全體人民的政治權利,它擺脫了金錢和資本的奴役,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規(guī)范下的自由(次重點)

應用:當代某資本主義國家對新聞傳播的社會控制情況(重點);社會主義新聞自由與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關系(重點)

(五)新聞自由與新聞法制

識記:實現新聞法制,反對濫用新聞自由和新聞侵權(重點);新聞侵權主要表現是誹謗、侮辱和傳播隱私(次重點)

理解:人們對新聞立法的五點期待(一般)

應用:運用相關理論分析新聞報道違法違規(guī)案例(重點);社會責任理論的要求和實現途徑(一般)

 

第十一章 新聞真實性原則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新聞傳播的首要準則、第一規(guī)律是真實,要努力接近、力求達到真實,永遠為報道真實的新聞而奮斗。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真實是新聞的生命

識記:新聞真實性原則的總體要求是真實地報道真實的新聞事實,達到個體真實和總體真實相統(tǒng)一,揭示新聞事實的性質和本義(重點)

理解:真實是新聞對自身質地的規(guī)定,是新聞受眾規(guī)律的規(guī)定,也是歷史對新聞報道的要求(一般);新聞真實是過程性真實、有限度的真實和即時性真實(一般)

(二)新聞的真實性

識記:新聞報道必須是真實的、客觀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時是有立場的(重點)

理解:新聞報道的公正性要求直截了當,特別強調新聞報道的公平合理,光明磊落,不偏不倚(次重點);新聞報道的狹義真實指是否“確有其事”,與其對應的概念是“有”或者“沒有”,包括全有或全無、部分有或部分無,專論一個個新聞事實和一篇篇新聞報道,在微觀真實這里嚴防死守(一般);客觀性和真實性的關系(一般)

應用:結合客觀報道說明新聞報道的客觀性(次重點)

(三)新聞報道的傾向性

理解:新聞報道對于傾向性、客觀性和公正性關系的處理方式(重點);傾向性和客觀性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一般)西方新聞界鼓吹的純客觀報道是一種謬論(一般)

(四)防治虛假報道

識記:虛假報道產生的原因包括動機、態(tài)度、思想方法、學識和新聞自身的問題(重點)

理解:虛假報道有無中生有、面目全非、添油加醋、細節(jié)失真等類型(一般)

應用:防止新聞報道失實,要切實提高新聞工作者和報道新聞的政治責任心與社會責任感,堅持實事求是的唯物主義思想路線,堅持認真的調查研究,嚴格法規(guī),堵塞漏洞,努力學習,豐富知識(重點)

 

第十二章 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政治規(guī)范

 

一、學習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重要意義,并理解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特定政治規(guī)范,這是做好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的制度保證和思想保證。

二、考核知識點與考核目標

(一)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和黨的新聞工作

識記:社會主義新聞媒介是黨、政府、人民的耳目喉舌,實行黨管媒體的新聞體制,社會主義新聞傳播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針(重點)

理解:黨的新聞工作原則和方針(一般)

應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的主要職責(一般)

(二)新聞工作的黨性原則

識記:遵守社會主義新聞工作黨性原則,達成黨性和人民性的一致與統(tǒng)一(重點);無產階級新聞事業(yè)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講黨性,公開承認并堅持無產階級黨性(次重點)

理解:新聞工作黨性原則的內涵包括思想上遵循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組織上接受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紀律(重點);黨性原則的理論歷程(一般)

應用:“黨性論”和“喉舌論”的關系(重點);正確堅持新聞工作黨性原則,所有新聞媒體和新聞傳播要一體遵循黨性原則,在黨性原則指導下處理好主旋律與多樣化的關系,堅持“政治家辦報(新聞媒體)”,要防止把黨性原則簡單化,僵化黨性原則,同時對黨和人民兩個方面負責,處理好黨性原則與新聞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關系,科學把握黨性原則與新聞工作規(guī)律的關系,既堅持黨性原則,又堅持新聞報道的客觀公正和生動活潑、平易近人(重點)

(三)新聞工作的群眾性原則

識記:新聞工作群眾性原則的內涵包括群眾性內容、群眾參與和大眾化形式(重點)

理解:“三貼近”的新聞理論意義(重點);群眾性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觀點(一般);“民生新聞”的特點(一般)

應用:貫徹社會主義新聞工作群眾性原則,堅持“三貼近”(重點);群眾性原則與受眾本位論的異同(次重點);增強新聞可讀性的途徑(一般)

 

第三部分  有關說明與實施要求

 

一、考核的能力層次表述

本大綱在考核目標中,按照“識記”、“理解”、“應用”三個能力層次規(guī)定其應達到的能力層次要求。各能力層次為遞進等級關系,后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其含義是:

識記:能知道有關的名詞、概念、知識的含義,并能正確認識和表述,是低層次的要求。

理解:在識記的基礎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關概念、原理、方法的區(qū)別與聯系,是較高層次的要求。

應用: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系學過的多個知識點分析和解決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是最高層次的要求。

二、教材  

《新聞學原理》(第2版)、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彭菊華著、2006

三、自學方法指導

1、在開始閱讀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閱大綱中有關這一章的考核知識點及對知識點的能力層次要求和考核目標,以便在閱讀教材時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2、閱讀教材時,要逐段細讀,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個知識點,對基本概念必須深刻理解,對基本理論必須徹底弄清,對基本方法必須牢固掌握。

3、在自學過程中,既要思考問題,也要做好閱讀筆記,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這可從中加深對問題的認知、理解和記憶,以利于突出重點,并涵蓋整個內容,可以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4、完成書后作業(yè)和適當的輔導練習是理解、消化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做練習之前,應認真閱讀教材,按考核目標所要求的不同層次,掌握教材內容,在練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回顧與發(fā)揮,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題時應注意培養(yǎng)邏輯性,針對問題圍繞相關知識點進行層次(步驟)分明的論述或推導,明確各層次(步驟)間的邏輯關系。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提出的總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能力層次,并深刻理解對各知識點的考核目標。

3、輔導時,應以考試大綱為依據,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不要隨意增刪內容,以免與大綱脫節(jié)。

4、輔導時,應對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宜提倡"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鉆研教材,主動爭取幫助,依靠自己學通"的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突出重點,對考生提出的問題,不要有問即答,要積極啟發(fā)引導。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要引導考生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解決問題。

7、要使考生了解試題的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會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8、助學學時:本課程共6學分,建議總課時96學時,其中助學課時分配如下: 

 

章 次

內 容

學 時

緒論

緒論

4

第一章

網絡傳播技術與應用的發(fā)展

8

第二章

網絡信息制作與發(fā)布

8

第三章

網絡新聞的加工與整合

10

第四章

網絡互動組織

10

第五章

網絡公關與廣告?zhèn)鞑?o:p>

8

第六章

網絡的屬性與傳播形態(tài)

8

第七章

網絡傳播的典型形式

8

第八章

網絡媒體中的新聞傳播者

8

第九章

網絡傳播情境中的網民

8

第十章

網絡傳播的效果

8

第十一章

網絡傳播的社會影響

8

合     計

96

 

五、關于命題考試的若干規(guī)定

1、 本大綱各章所提到的內容和考核目標都是考試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

2、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的試題比例大致是:"識記"為20%、"理解"為40%、"應用"為 40%。

3、試題難易程度應合理:易、較易、較難、難比例為2:3:3:2。

4、每份試卷中,各類考核點所占比例約為:重點占60%,次重點占30%,一般占10%。

5、試題類型一般分為: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題、、簡答題、論述題。

6、考試采用閉卷筆試,考試時間90分鐘,采用百分制評分,60分合格。

六、題型示例(樣題)

(一)單項選擇題

1. 下列不屬于常見圖像文件格式的是(    )。

① BMP文件  ② AVI文件 ③ GIF文件 ④ JPEG文件

(二)填空題

1.(  )來源于英文名稱Weblog,是一種非常普及的網絡溝通方式。

(三)名詞解釋題

1.RSS

(四)簡答題

1. 社會化媒體營銷具有哪些特點

(五)論述題

1. 論述即時通信傳播的社會影響

 

 

湖南學歷提升報名熱線:
蔣老師QQ咨詢 QQ咨詢

TEL:蔣老師17773102705

2024年自考、成考、網教報名進行中,點擊立即報考咨詢>>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注湖南自考生網微信公眾號、客服咨詢號,即時獲取湖南自考、成考、網教最新考試資訊。

  • 湖南自考官方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免費拿資料

  • 微信掃一掃咨詢

  • 微信掃一掃咨詢

免責聲明

1、鑒于各方面資訊時常調整與變化,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實際以考試院通知文件為準。

2、本網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會及時處理。聯系方式 :QQ(393848300)

3、如轉載湖南自考生網聲明為“原創(chuàng)”的內容,請注明出處及網址鏈接,違者必究!

市區(qū)導航: 長沙市自考  |   株洲市自考  |   湘潭市自考  |   衡陽市自考  |   邵陽市自考  |   岳陽市自考  |   常德市自考  |   張家界自考  |   益陽市自考  |   郴州市自考  |   永州市自考  |   懷化市自考  |   婁底市自考  |   湘西州自考  |  

特別聲明:本站信息大部分來源于各高校,真實可靠!部分內容來自互聯網,僅供參考!所有信息以實際政策和官方公告為準!

湖南求實創(chuàng)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湘ICP備18023047號-2